学佛故事 stories
谈接引
发布时间:2014/12/22 幸福人生 浏览次数:2561
有一个穷困的老太太,非常愁苦地坐在路边叹气,面前放着个脏兮兮的饭碗,碗里面是脏兮兮的米饭,饭粒也不干凈,苍蝇在上面飞呀,爬呀。佛陀走过来问老太太:“老人家,能不能给我点儿吃的?”老太太可怜地回答:“一个穷老婆子,我能有什么吃的可以给你呢?”佛祖很有礼貌的说:“看,你面前的碗里面不是还有米饭吗?”老婆婆叹了口气:“唉!那饭都成那样了,你爱要,拿去就是了。”佛祖微笑着指着她后面,告诉老婆婆说:“你回头看看那是什么?”老太太回头一看,哇!身后出现了一个大粮堆,她不用再为吃饭发愁了。
听了佛堂的师父讲的这个故事,开始我仅仅理解为是在说施舍的利益。为什么老太太能够得到那么一堆粮食,就在于她还有“舍”心。不过我又想到另外一个方面,佛祖“乞食”究竟是为了什么?
佛大慈大悲,不愿意看到老太太受苦,想帮她解除困难。为了帮助别人,不惜屈尊乞食。老太太仅仅那么一点善心,就具备了被救助的条件。佛根本不缺吃的,向别人乞食,是给了那人一个被救度的机会。在这个故事里,佛陀“乞食”就是在接引,把老太太从贫穷状态接引到富有状态。她如果能从佛的慈悲中得到感悟,诚心向佛学习,那么脱离苦海也是指日可待。
佛陀在世时,佛的弟子沿门托钵,出门乞食。他们是在执行佛陀的愿望,在行接引任务,本身就是接引菩萨,让普通大众和佛建立缘分,把大众从盲目状态接引到佛的身边,学习佛的智慧。佛的弟子通过自己与佛陀的缘分,建立起他人与佛陀的缘分,这种接引,是得到佛的许可而为之。
被接引者也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在上个故事中,老太太具备了“舍”一碗米饭的心,就具备了被接引的条件。但是,舍和得之间的辩证关系不是人人都明白的。念佛人都渴望阿弥陀佛的临终接引,从污浊的娑婆世界往生到清凈极乐世界。去这么美好的地方,念佛人自己要具备条件,要积累资粮,要做功德。
曾经和师父一起驾车外出,一行人寻找一处地方,有一个墨西哥人驾着一辆破旧的卡车热情地为我们引路。到了目的地后,大家都很高兴。那时天气正热,那人从车后的cooler里拿出一块冰块解渴,师父见此景非常怜悯,吩咐我们拿一个随行带的西瓜给他。我们拿出西瓜,正准备送给那个人,师父却把西瓜拿到手上,亲手送到那个墨西哥人,那人也非常高兴。他也许不知道这其中的涵义,我们一行的人却在啧啧称叹,这个人真有佛缘!
在那远离城市的美国乡村地方,一个墨西哥人能接触佛法的机会实在太少,他与我们任何人素不相识,却能主动为我们引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师父还一定要亲手送给他们一个西瓜,对于师父这一举动,其中的深意我们并不了解,但我们知道,这个人与佛法的缘分更深了。
一个善念,想帮助别人,给别人提供方便引路,恰好就碰上了师父,而师父又使这个佛缘变得更加深厚,将来这个人或许有机会学习佛法。师父也高兴地说,这个人真有缘。由此可见,善念使人以前所具备的缘分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如果这个人当时并不在乎,没有想到给我们引路,那他与佛法的缘分也就擦肩而过了,这对他来讲是莫大的损失。
明白的人,“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度众。作为普通学佛的人,“看”不到这种缘分,但如果能够帮助与佛菩萨有缘的众生来学佛,我认为这也是在接引。利用各种时机条件,将自己所学的佛法介绍给自己至亲的父母兄弟,让他们来学佛,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和睦家庭关系,这是真正的孝和悌,这也是接引;有人远道而来到佛堂拜佛,居士开车去机场迎接,这是在接引;义工居士在佛堂劳动,准备斋饭、打扫庭院、制作器具、装点布置、装修建设,让佛堂更加庄严,给大众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做利益大众诸事业,让僧众更加喜爱这个“佛的家园”,这也是在接引。
做佛的事业就是在种福田,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仔细想来,背后却有莫大的“接引”的功德,学佛真正是“第一幸福,第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