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帮助 奉献
佛学了解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佛学了解 > 佛教故事 > 佛教与贞观之治

学佛故事 stories

  • [学佛故事]轻轻松松戒酒瘾

    众所周知,酒伤身、酒乱性,饮酒更是佛教五戒之一,我们经常见到想要戒酒的人。长...

  • [学佛故事]学佛让我成长-从手机控变成了优等生

    <!–– ––> 我今年13岁,我不爱说话,不爱笑。不爱听别人的意见,是个手机控。...

  • [学佛故事]从业无害最吉祥

    我们选择职业是为了维持正当的生活。职业如法时,家庭和睦,事事顺利。如果选择了...

  • [学佛故事]赠物治烫伤

    满满一壶滚烫的开水倒在孩子稚嫩的脸庞,“我立马感受到一股钻心的痛”……

  • [学佛故事]我的第二次生命

    癌症已成为危害人民生命的第一杀手。人们谈癌色变。很多人身患癌症后,陷入绝望,...

  • [学佛故事]佛法在人间(下)

    压迫脊髓的病灶没有了,随着后遗症的快速减退,两个月后,杨琳又重返了工作岗位。...

  • 大密活动 events

    佛教与贞观之治

    发布时间:2014/12/24 佛教故事 浏览次数:2883

    深刻的烙印,特殊的关系

    唐太宗的少年时代,佛教的影响已经广泛地渗入到各阶层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李氏这个大贵族家庭也不例外。公元六0六年,九岁的李世民患目疾,他的父亲李渊曾亲自到长安草堂寺拜佛,以求保佑。李世民疾愈后,李渊即造石佛一尊,送入寺内供奉。这些在李世民的心灵里留下深刻的烙印,后来他始终念念不忘儿时的这段经历,曾亲自撰诗赞颂草堂寺祖师鸠摩罗什,表达对前代高僧的崇敬和追念。

    共法鼓而同宣,与梵音而俱远

    唐太宗俱足“信、愿、行”,他继位后,立即宣布废止限制佛教发展的诏令,开始“度僧立寺,广事弘持”,为佛教振兴颇费心血。贞观三年,为报母恩,舍旧宅通义宫为尼寺,以后又陆续修建了不少佛寺。同年下令恢复隋朝设在大兴善寺的译场,命印度和尚波颇主持译经。中国沙门十九人助译,命大臣房玄龄、杜正伦、萧累等监护勘定,此外,太宗又在宫廷内外大兴佛事,或为超度祖先和阵亡将士孤魂,或因风雨失时,命僧尼诵经行道。事后都要大量布施。并先后为皇后六宫授戒。贞观六年。太宗诏请华严宗初杜顺进宫。下殿亲迎。赐号“帝心”。宫廷上下对杜顺礼敬如佛。

    礼敬玄奘,相见恨晚

    贞观十九年正月初七日,玄奘大师由印度求法归来,抵在长安。太宗与之“谈叙时俗。从卯到酉(早上五时到晚七时)不觉时延”。玄奘条陈所需优给。甚至对大功臣尉迟敬德的爱子窥基。也应玄奘的请求,特赐其出家。跟随玄奘学佛译经。窥基由被迫出家到最终成为玄奘的得意门生。并和玄奘一起创立了唯识宗。太宗以法师德业渊博,仪表绝伦,因此想请法师还俗来当宰相,被奘师婉拒。因此太宗皇帝对学佛出家更为景仰,赞叹道:“出家者乃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

    太宗还延请全国高僧数人,征集缀文、字学、证梵学者和笔受、书手以及一些大臣等。在玄奘所住弘福寺内建立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国立译场。所译之佛经“展转流通,使率土之人同禀未闻之义”。又亲撰佛教《大唐三藏圣教序》。称颂佛教“微言广被。拯含灵于三途;遗训避宣。导群生于十地”。以后太宗对佛教愈发护持情深。应玄奘之请。一次就度僧尼一万八千五百余人。为长孙皇后新建慈恩寺。请高僧五十人入住。别造译经院。玄奘移住之日。太宗及皇太子、后妃等于安德门楼亲执香炉临送。仪式非常隆重。观者数万人。唐太宗直到临终仍和玄奘谈论佛法。问因果报应及西域先圣遗迹。深以“相见之晚。不得广兴佛事”为叹。

    佛教的兴盛,带来了国丰民安的“贞观之治”

    唐太宗对佛教的信仰和扶持政策。开创了中国佛教的兴盛时期。贞观年间。全国寺数已达三千七百十六所。“天下僧尼,数盈十万。”佛经翻译规模宏大。佛教宗派相继创立。佛教兴盛之因。结出了“贞观之治”之果。为官的信奉佛教、深信因果而勤于政治、廉洁奉公;对民众轻摇薄赋。休养生息。客观上安定了社会秩序。缓和国内外阶级矛盾。公元六二九年,天下丰收,斗米三钱,夜不闭户,行旅不带食粮,一年断刑二十九人……全国处死刑的不过二十九人。朝野上下政治清明、民风淳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八方来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贞观三年的十二月间,太宗皇帝又下诏,为指挥作战的七处战场遗址,建立七所佛寺,在他“行阵所立七寺诏”一书中说:“纪信捐生,丹青著于图像,犹恐九泉之下,尚论鼎镬,八维之间,永缠冰炭,所以树立福田,济其魂魄。”于是在他倡议已来,交兵作战,死亡惨重的地方,为敌我双方义士凶徒,陨身戎阵者,各建寺刹,延招僧侣。让那些死难的亡魂,闻到晨钟暮鼓之声,能够变炎火于青莲,易苦海为甘露。

    正如《大乘无量寿经》所述:“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这正是佛门弟子理想中的人间净土。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