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故事 stories
佛教节日知多少
发布时间:2014/08/08 佛学知识 浏览次数:3036
节日,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浪漫。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乃至不同文化范畴的社会组织都有其不同的节日。人们把对过去美好的记忆赋予节日,也把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寄托于节日。人们通过节日忘掉过去的得失,面对新的开始。人们以昨天的各种“纪念日”承传和弘扬人间的浩然正气,人们开创今天的各种“文化节”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每一个宗教为纪念其教主或信仰的对象,都定有特殊的节日。如耶稣教、天主教有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伊斯兰教有圣纪节、古尔邦节、开斋节等;道教有三元、三清、三会等节日;佛教也有许多特别的节日,其中以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腊月初八佛成道日、七月十五佛欢喜日为佛教史上最重要的三个佛教节日。
(1)佛诞节。阴历四月初八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出生的日子。传说释迦牟尼佛诞生时有九龙吐水沐浴其身。所以民间在这一天以各种香料浸水洗浴佛像,以各种香、花供奉佛像,这一天也必定斋戒布施,以纪念这个不寻常的日子。佛诞节也叫“浴佛节”,中国云南的“泼水节”就是由浴佛节而来的。释迦牟尼佛诞生人间,倡导众生平等,揭示了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之谛理。那么每一个人都是有佛性的,他们通过佛教的修行都能最终成佛。所以,纪念佛诞节,浴佛也浴己。这一天何不洗个香水澡来净身,焚香思过以净心,向寺庙或敬老院孤儿院或自己身边其他公益事业,布施点滴,帮助一二,可谓身心清净,情操高雅,不失为一种高雅的养身之道。
(2)成道节。阴历十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禅思悟道,从此人间有了佛教,诞生了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佛教徒以百种果子煮粥供佛以示庆典,渐形成民俗,民间称作“腊八粥节”,所以,成道节又叫“腊八粥节”,简称“腊八节”。佛典中记载:粥有十利:一资色、二增力、三益寿、四安乐、五辞清、六辩说、七消宿食、八除风、九除饥、十消渴。在成道节这一天,施粥于人能长养别人的佛性,那么施粥于己则能长养自己的佛性了,何不斋戒布施,自度度人呢?
(3)灯节。阴历正月十五是佛教徒欢庆释迦牟尼佛降魔的节日。主要以各种灯、烛敬佛。灯舞龙蛇,烛花百里,通宵达旦,气势宏大。从唐代起定为灯节,历经演化而形成民间的元宵灯会,又与中国道教的上元节相融合,也叫上元节、上元灯节。
(4)涅盘节。纪念释迦牟尼佛逝世的节日。汉传佛教定于阴历二月十五日。
(5)盂兰盆节。盂兰盆为梵语的译音,意为救倒悬。据《盂兰盆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目犍连以天眼观见其亡母在地狱中受倒悬之苦,求之于佛。佛教他于7月15日以百味果粥供养十方僧,可令七世父母及现生父母在苦厄中得以解脱。梁武帝大同四年据此设“盂兰盆斋”,唐代盛行民间,是日,人们到寺中敬献各种食品,广为布施僧贫,以解救先亡之苦。由此,献盂兰盆斋和盂兰盆节流传至今。宋代以后,民间以盂兰盆斋施鬼,渐称鬼节,又据道教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亦称中元节。
(6)佛吉祥日。世佛联定于公历五月的月圆日、农历四月十五日为“世界佛陀日”,中国佛协于1990年5月发出公告:这一天为中国汉传佛教的佛吉祥日,将在各寺庙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此外,中国还有许多佛菩萨的节庆,依时间先后有:正月初一的弥勒菩萨圣诞、正月初六的定光古佛圣诞、二月十五的佛陀涅盘日、二月十九的观音菩萨圣诞、二月二十一的普贤菩萨圣诞、三月十六的准提菩萨圣诞、四月初四的文殊菩萨圣诞、四月廿八的药王菩萨圣诞、五月初三的伽蓝菩萨圣诞、六月初三的韦驮菩萨圣诞、六月十九的观音菩萨成道日、七月十三的大势至菩萨圣诞、七月三十的地藏菩萨圣诞、九月十九的观音菩萨出家日、九月三十的药师佛圣诞、十一月十七的阿弥陀佛圣诞、十二月廿九的华严菩萨圣诞等。
在这些节日期间,大部份的寺院也会举行纪念仪式,诵持与佛菩萨相关的经典或礼拜忏仪等。如代表欢喜的弥勒菩萨圣诞,正值新春佳节,一般寺院均举行礼拜千佛法会,象征迎接弥勒菩萨早日降诞成佛,并以此贺年。
观世音菩萨以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广大悲愿,受到民间普遍信奉,因此观音菩萨圣诞、出家、成道纪念日,一般寺院均举行观音七,或礼拜大悲忏,或举行有关观音菩萨雕塑、画像展等修持、纪念活动。另外,在民间也会举行规模庞大的观音庙会等节庆活动。
在药师佛、阿弥陀佛圣诞时,寺院则举行三天至七天的佛七或药师法会。
佛教的节日有一个别于其他节日的特点:那就是每个节日都要敬佛布施。敬佛,是用自己的虔诚恭敬之心向寺庙或家里的佛菩萨供像敬献香、花、灯、烛、果、茶等供品;布施则有两种内涵:一是布施僧众,二是布施诸己。布施僧众,即向僧人及其他贫弱众生布施财物和爱心,也叫外布。佛教的“诸己”是指各种不健康的心念或心理。佛教认为,人有几种不健康的心理就有几个不同的自我存在,而形成各种不健康的人格。如果把诸多不健康的心都布施掉了,人们就不会见到自私的人、暴虐的人、狠毒的人、冷酷的人、多疑多妒的人,人就与天地同心同德,有一个健康完美的人格,即是圣人即是佛了。所以“布施诸己”即是布施我们自身的怨恨心、急燥心、妒忌心、贪娈心、淫欲心、偷盗心、欺诈心、陷害心、报复心、仇恨心等等,这也叫内布施。内布施正是佛教修行的根本。因此,敬佛布施的内涵和意义不外乎助人思过而已。这“助人思过”有着无限的空间供人们去发挥。这是佛教节日的意义所在。
中国的佛教节庆,不但展现佛菩萨慈悲智慧的精神,也反映佛教与中国民间固有思想、习俗相互融和发展的信仰特色。不过,佛教对节日的看法和世俗社会不太一样,例如夏安居、冬安居、每个月的六斋日或十斋日,也都算是节日。结夏、解夏、冬至、年朝是丛林极为重视的四大节日,而一般信徒则于六斋日、十斋日自行持斋、诵经、礼拜,甚至举行放生植福。
自古以来,佛教最重视怀恩报德,不仅是报父母生养的恩德,更要报三宝、师长长养慧命的恩德,因此寺院每逢祖师诞辰均举行扫塔祭祖的法事,如《敕修百丈清规》即载有达摩忌、百丈忌及各寺历代诸祖忌等仪式。
在佛菩萨圣诞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主要是希望大众在纪念、缅怀佛菩萨的慈心悲愿、功德特质之余,还要能唤起信众的宗教情操,激励自己,提醒大众学习并实践佛菩萨的普济精神。
(来源:凤凰网佛教)
上一篇: 佛教徒的语言礼仪
下一篇: 佛门楹联中的人生智慧